中文 | English

优秀奖

作品名称:校园集市——教学空间的绿色解放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系 组长:史纪 组员:刘浔
本设计题为“校园集市”,旨在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场所,作为交换知识的市场。

“校园集市”是一个可以被安放于教学楼宇之间的小型场馆,来往于教室之间的学生,可以在这里体验全新的学习模式。“校园集市”中,学生通过类似于商品交易的行为,主动交换知识,以此完成从一个从知识被动接受者到知识主动获取者的角色转变。

如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教与学呈现出严重的病态。学生被禁锢在教室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与此同时,老师在讲台上机械地照本宣科。

这种状态是机械的、死板的,是填鸭式的、缺乏交流的,并且是对青少年伤害极大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考能力在现行教育模式下被扼杀。

这种病态的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高考制度下催生的产物。通过史书记载,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时的教育状态是十分喜人的。从《孔子讲学图》等资料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在山水之间围坐一团,探讨天地奥义。这种复杂的环境状况,提供了丰富的交互性。人与人交流的同时,人与自然也进行着对话。他们所处空间,是开放的、流动的,是绿色的、生态的,是真正适合“交换思想”的。在“知识交换”的这个概念的深化中,我们发现将教与学比做商品交易非常恰当。知识就像是商品本身,而学习的过程就像是讨价还价。首先,这个过程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生,其次,这之中充满灵活性与多样选择性。“校园集市”正是依据上述理论,创造的交流空间。

人与人交流的模式已从线性交流模式发展为网络状以及多媒介的交流模式。进而,原来公共场所中,对应与老旧模式的空间,已经不能承载新的活动,交流空间会改进为新的模式——一系列空间缠绕产生的交错空间模式。“缠绕”提供了相遇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可能性,“交错”提供了更多穿行的可能性,这两者的提高,增大了交流发生的概率。同时,我们将自然元素插入其中。这样一来,空间物质本体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建成环境、自然环境的互动,三种层次叠加。内部优化的同时,还增加了建筑与外界连接的平滑度——道路、绿化、建成教学楼,这些大与小、强与弱、软与硬、热与冷的空间,均可以通过不同维度的过渡,自然融合到“校园市场”中去。

这样交错复杂的建造,需要良好的物质载体。白水泥为我们的空间原型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希望构筑物表面平滑,白水泥壳体结构整体浇筑,良好的结构强度可以弱化传统梁板柱系统的层阶,从而创造一个纯粹平滑的空间。考虑到结构强度与视觉效果,我们选用了M.P 52.5作为主体结构材料,M.P 32.5作为面层的材料。利用白水泥的结构与美学特性,最大程度展现设计的概念。

 

首页  |  学生作品  |  新闻专区  |  阿尔博波特兰官方网站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